隨手思 – 學習中醫常見的三大盲區
若不先克服這三大盲區,學習中醫等於白學,容易前功盡棄。
為何民間中醫教學,沒有注意到有這三大盲區?
有可能教學者自己也不是中醫+教育的專業。
我經常寫民間學中醫的心酸和處處地雷。
民間學習中醫有哪三大盲區?
1.中醫術語似是而非,自由心證。
2.中醫破碎知識,拼湊變調。
3.直接學如何做治療。
先聊聊-中醫術語的似是而非,自由心證。
你知道中醫有10萬+術語嗎?
術語是各行業專業的用詞,尤其中醫很多術語來自古文言文,所以有許多中醫術語需要特別學習。
舉例來說,中醫有”證“這個診斷術語。
中醫的病名,證名和症狀,經常和西醫混肴。
中醫的證名”類似“西醫病名下的分類,所以辯證很重要。
例如,西醫叫做-腸胃型感冒,中醫叫做-太陽陽明合病或太陽少陽合病的傷寒感冒,然後再往下找到更進一步的診斷-外感風寒、內傷飲食濕滯證。惡寒發熱,脈浮緊,澄澈清冷、水谷不分的是寒;瀉物不化、下利清穀,是虛。這樣就可以決定治則,然後開出針藥處方的治療。
有沒有發現自己了跳掉一大段?
這不是因為太聰明了,不需要學習,所以可以跳掉。
診斷學沒有中醫基礎,等於沒有沒有機身引擎。
中醫沒有診斷學,等於沒有目地,GPS,安全帶,方向盤和剎車油門等。
治療學則是-開車吧!
由上面這個例子,民間學中醫中藥直接學如何做治療,有多危險?
看看醫學的電視電影,診斷學要占掉3/4的戲份耶,這才是戲份精華所在。
診斷(病因,病機,病名,證型,症狀),治療(治則,療程設計,和針藥處方),合在一起才是一套大概或者可能完整的中醫基礎課程。而這些知識一層層各自學習進去,大都是用中醫術語來教學。
民間學習者可以想想自己漏掉了多少呢?
自己浪費時間外,很多民間學習者連亞健康和疾病都不會分辨,就轉身教學開班各種片斷的中醫知識了。
民間學習者可以想想風險有多少?
如果自己去就醫,跟醫師講完哪裡不舒服後,醫師就直接開針藥。
我是不是下一句要問:“我生什麼病呀?”不然你怎麼知要要開什麼針藥?會問這句話,就是Bingo! 正是如此, 但為何自己學中醫做療程或任何性質的療程,不需要學/會診斷學?
如果不按步就班學習,就會學到破碎知識,破碎知識就只能拼湊,拼湊一定會因自由心證而變調。這是很多人明明知道的邏輯,卻按耐不住速成誘惑,一步步越走越偏了。
印度古諺:知識到哪裡,信念就到哪裡。
自許不是最有學問的人,但我的確花了很多時間和功夫跌落過陷阱,掙扎過谷底,然後走出泥沼。看見很多人被速成誘導到迷霧之中,心裡有很多的不忍心。希望這篇文字能夠成為在學習迷霧中的提燈人。
結論:正確的三個安全有效的捷徑是:
第一,中醫有10萬+術語。
第二,五大中醫基礎學科+五大臨床基礎學科。
第三,先學好診斷學(基礎學科之一),再學治療學(臨床學科之一)。
以上三樣,缺一不可。
最後,因為教育普及,現代學中醫已經越來越容易了。
20小時的學到容易,但要有效學好中醫也避不了需要多點時間。
即便如此,中醫藥大學的學習,是一個小時的課程要三個小時的複習,這是為何中醫藥大學需要週週考試的原因。
這比較吻合艾賓浩司最著名的發現是遺忘曲線(forgetting curve),隨著再測與學習的保留時距增加,回憶的正確率呈現指數曲線下降。如果下課後不復習,一週就忘光了,只記得個標題。
但遺忘並不代表痕跡完全消失,當完全遺忘後再度學習(複習)時,所需時間或練習次數會比第一次學習少。
有幾分耕耘,就有幾分收獲。
No pain, no gain。
腦子跟肌肉一樣,也需要緞練,容易的學習,只有容易的結果。
中醫是生活醫學,也是終生健腦健身的教育工具。
有效學習,可以更快收割每個階段的耕耘。
–蘇菲亞寫身心靈的身(中醫)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