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思 – 從字裡藏醫講咳嗽

有一本書叫作《字裡藏醫》非常簡明的介紹了咳嗽在中醫的意思。我覺得寫得很有趣,偶爾買來送給初學中醫的朋友。
《字裡藏醫》p175寫道: “金劉河間的《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載:”咳謂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嗽是無聲而有痰,脾濕動而為痰也。”

在金劉河間的《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之前的黃帝內經中的咳與嗽多同義,《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之後也是咳嗽不分。

然而,一般後世醫家是相信-五臟令人咳。
1.咳嗽若從外邪來分,有傷風咳嗽,風寒咳嗽,風熱咳嗽,傷燥咳嗽,燥熱咳嗽,痰飲咳嗽;另有濕咳,暑咳,火咳,食咳,瘀血咳,及寒嗽,熱嗽,時行嗽等。
2. 咳嗽若從臟腑內傷而來,有肺虛咳,心咳,肝咳,脾咳,腎咳,大腸咳,小腸咳,胃咳,膀胱咳,三焦咳,膽咳;勞嗽,氣嗽等。
3. 咳嗽若從病程與特點來分,有久咳,新咳,五更嗽,夜嗽,干咳嗽,啞嗽,頓嗽等。(實用中醫辭典)

脾虛生濕,濕痰上漬於肺,就導致脾咳;
肝火上沖,氣逆於肺,就導致肝咳;
腎虛水泛,水寒射肺,就導致腎咳;
胃寒停飲,飲邪迫肺,就導致胃咳,
心咳之狀,咳則心痛,直行上肺,就導致心咳等
都是五臟為本,致使標肺咳嗽的重要原因。

在臨床上遇到”咳證”時,必須先分析是直接肺咳,還是間接肺咳;
如是間接肺咳,其病本又何在?不能見咳止咳,見咳治肺。
五臟咳的見證:肺咳是反映本臟功能發生病變,其他四臟主要表現為經絡的病變,即咳加某臟經脈症,約可等於某臟咳。

中醫說,“肺不傷不咳”、“脾不傷不久咳”、“腎不傷咳而不喘”以及“喘多腎虛”的經驗論述,認為咳久必致肺虛,繼則傷及脾、腎,導致脾腎陽氣虛衰,健運攝納功能失常,加之肺氣虛則衛外功能減弱,更易感受外邪,如此反覆纏綿形成惡性循環。

《素問·宣明五氣篇》說道:“肺為咳”。但治療咳嗽症,如果單純治肺和治咳,在一些病例中是難以收到效果的。

中醫治病與治證,治標與治本,都是不同的事。
光是咳嗽一詞,在中醫算只是病名,下面還有許多證名可以做鑒別診斷。就像西醫“糖尿病”病名下面還分到4.5型分類,醫理與診治各不相同,絕不可聽到“糖尿病”三字就大方投藥。

上面所寫大都是術語,有看沒有懂是正常的,不需等同大概懂。
只是能夠傳播一個重點 – 只有先懂了術語與概念,才能進一步學習知識與技術,繼而來談實作與應用。中醫入門真的有點困難,

最近有同學來問我一些以中醫為名,但行哲學或玄學療癒之實的身心靈療法。
那些都是我在NGH國際催眠大會中聽到催眠專業解釋再三的各種催眠術。
中醫原本就是道教巫醫分出來的醫學,誰愛怎麼發展”道教巫術”那一段都可以,只有觸及”醫學“時,需要非常注意“醫療倫理”四字。
打(中)醫學之名,毫無(中)醫學內容的掛羊頭賣狗肉的事還有那麼多支持者,真的令人忍不住深呼吸啊~

–蘇菲亞寫身心靈的身(中醫)

Related Articles

隨手思 – 中醫啟蒙由認識漢字開始。

”中醫啟蒙由認識漢字開始。“–徐文兵。 中醫的文字都淵源極久,有許多很難用現代文字意象來了解,尤其是中醫術語。 曾經上中醫課,講到”心腎不交“四個字,突然發現同學們對這四字的認知只有=心與腎不交通。我問,”心與腎不交通“什麼意思呀?大家無法再進一步解釋,我才明白,原來同學們並非真的懂中醫術語,這樣學中醫真的非常吃虧,會只知有其字,而不知有其義。 如果連字義都不明白,知道字形有何意義呢? 記得我當時解釋”心腎不交“的內容大約如此。…

隨手思 – 按摩指壓穴位 vs 針刺穴位

許多人問我”按摩指壓穴位”的效果,是否可以代替”針刺“效果? 答案是,也可以也不可以。 兩者的交點,可以是放鬆,但又放鬆的不一樣。 前者主要從肌肉來放鬆,後者主從局部化學作用與神經來放鬆。 兩者的最大不同是,”按摩指壓穴位”以放鬆為主,針灸/刺以治療為主。…

Response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zh-TW Chinese (Traditional)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