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思 – 從中醫的”濕“聊起

幾乎在網路和可見到的書上,沒有太多人提及中醫的”濕“字。
我自己當年開始剛學中醫時,對這個”濕“字,也是學得含含糊糊的。
所以很難相信大多人侃侃大談中醫的濕字,真的明白這個字是什麼意思。

這個字,應該在中醫診斷學裡學到。
如果不知道這個字是怎麼回事,對於”濕“性體質,就會有嚴重的誤解。
尤其沒有學過中醫術語的人,對術語的認識應該都是憑字表面的字義來想的。
中醫術語大都是古人古文用字,本來就是濃縮了千眼萬語,不經學習很難清楚。
偏偏一般人自學中醫都是用”差不多和好像似乎可能是“的懶人學習法,自然容易有各種難以自覺的迷思。

這個”濕“字,我可是問了太多人了,包括本科和外行人,都是說 – “濕就是濕,有什麼好解釋的?“如果有這樣的想法或答覆,就表示真的不太清楚“濕”是什麼意思。
如果不太清楚”濕“是什麼意思,又如何能夠應用在中醫上面?
尤其是鄉民從不在乎診斷學,直接跳到”治療“濕病,就等於毫無根據與意義了。

想想,
如果身體有濕,還要相信多喝水,這是不是很矛盾?
如果身體有濕,不是表示身體有足夠水份,這不是很好嗎?
而濕這個字,到底是怎樣的發展過程?怎麼知道濕在哪個階段?
我們在治濕,究竟在治什麼濕?哪在裡濕?
是哪種濕?寒濕?濕熱?痰濕?臟腑濕?皮下濕?經絡濕?
多少濕算亞健康,多少濕算病?濕的輕重如何分辨?

我寫這篇文,因為上面這些問題都是我上中醫課會講的內容,我沒有要在這篇文解釋這所有的問題,因為不是我寫這文的目地。自學者們可以自己找資料,或者問問自己的中醫老師。上面的問題,問問自己能清楚的回答幾個?號?如果不足五題,拜託請別自告奮勇給人下指導棋。

這篇文字只是提醒中醫學習者們兩件事:
1. 學習中醫術語和中醫診斷學的重要。
任何沒有足夠時間學習中醫基礎和中醫診斷學的人們,不要直接跳學治療學。
最主要的原因是,光是只有一個病名是不足夠能直接給治療的,因為中醫有證名的診斷,才有對應的治則,然後才有治療。平日看見鄉民因病套方,都很擔心會擔誤病情。

2. 學習中醫學沒有辦法輕小短薄快。
大家明明都知道,任何輕小短薄快的課程,只會有輕小短薄快的收穫。
如果你有幸正在跟好老師學中醫,那麼上面那些問題就是非常好的開始之一。
除非是童子功的師帶徒十數年,成人學中醫一定要善問善思並且培養興趣。

為什麼催眠可以足足100個小時學完,但中醫卻不行?
因為中醫有很龐大的內容,是數千年來古今數百萬中醫師們的智慧精華。
就像若有老美想學中文,中文博大精深,縱使可以速成100個小時,也很難因此成為中文專業,更何況中醫是文言文+醫學的混合體。即便是再資深的中醫,也常聽他們說,”我們先試試這個,下次再換看看那個。“會這樣說,就表示他也沒有把握這個治療一定成功,會說成功的都是事後的事。
畢竟一位中醫是經過數百場考試和數千小時的學習熬出來的,所以一般自學者千萬不要太相信手中的速成或片斷學習,以免在某個重要的時刻造成遺憾。
對於已經在路上的學習者,請放心,學中醫就像打遊戲,我們都一樣永遠都在大路上。

— 蘇菲亞寫身心靈的身(中醫)
#蘇菲亞國際身心靈研究所
#從中醫的濕聊起

Related Articles

隨手思 – #感覺vs感應vs靈感靈通力

許多人來問我,感覺到某某東西有能量, 是什麼意思?是不是真的?是不是對的? 我經常解釋道,這就像是,問我吃了一碗牛肉面, 應該是什麼味道?這是不是辣的?辣是不是對的? 感覺是很個人的事,每個人對肥皂/食物/衣鞋/偶像/情人等,都有不同的感覺,怎麼訂標準呢?雖然也有最大公約數,大多數人都喜歡這款衣鞋或這位偶像,但有日又會另有感覺。…

Response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zh-TW Chinese (Traditional)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