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寫新冠疫情-疫苗篇

我在新冠疫情小講座的三大主題是:
1. 有關新冠疫苗的事。
2. 有關新冠陽性確診之路。
3. 有關COVID 急性新冠長期後遺症。
.
為何寫這篇筆記?
原是因為想分享的資訊量大,我實在懶得一一寫成文字,索性開辦小講座,一口氣講完就好。
可是缺少一個”遠見“ – 聽眾一一來要求能不能寫成筆記,以彌補他們做筆記不全的缺憾。
我怎麼就少想了這一點?所以以後還是少開講座了吧~
(這裡特別聲明,我的文字和講座大都以”社教“為主,不是與同行專業交流為目地的。所以請同行專業跳過。)
.
這篇是小講座中的三大主題之一-疫苗篇。
其中主要在講,有關接種新冠疫苗後副作用的認知,以及 如何減緩接種疫苗後的不適感。
.
A. 接種COVID-19疫苗後之可能身體反應:
.
確診COVID-19病毒的人身體反應,與接種COVID-19疫苗病毒產生的反應一樣,只是疫苗病毒是一種線病毒當載體如AZ,如莫德納或輝瑞mRNA的病毒,都為在人體內產生病毒的棘蛋白,所以接種疫苗的症狀減弱許多。接種疫苗後觀察身體的反應狀況,可以讓你了解身體對抗病毒的反應能力,只要不過度就好,而可能產生的反應則因人而異。莫德納或輝瑞的疫苗反應要比AZ疫苗反應強得多,但這些疫苗都可以很有效率的防重症或危症的發生。
接下來談談疫苗反應或副作用有哪些?該如何應對呢?
.
一般疫苗反應或副作用如下:
.
1. 紅腫熱痛:因為剛接種疫苗,身體開始攻擊入侵的疫苗病毒,所以接種疫苗手臂的接種部位可能會有紅、腫、熱、痛的發炎症狀,疼痛感的強度可能會像患五十肩肩膀沾黏的疼痛程度,大概會痛兩三天,因此建議疫苗施打在非慣用手臂,較不影響日常生活。
2. 疲憊:因為須運用身體資源支援攻擊病毒後產生的細胞因子干擾素與轉化生長因子,所以身體容易有疲憊感。
3. 關節肌肉疼痛:當血液乘載著抗毒戰士循環流動到身體各處打仗,流到關節肌肉時,關節肌肉就會感到疼痛。
4. 發燒&寒戰: PGE2致熱源,以抑制病毒生長,增加WBC和產生抗體,這會出現發燒&寒戰的現象。
5. 炎性因子會造成頭部血管收縮或擴張不一,這會刺激腦膜反應,或造成頭部肌肉緊張,形成頭痛。
6. 病毒毒性刺激胃腸內部的內膜細胞,產生血清素,通過迷走神經到大腦,產生噁心嘔吐感。同時病毒毒性也會通過淋巴液刺激淋巴結快速分化複製抗體,這會造成淋巴結腫脹。
7. 疫苗誘發免疫性血栓形成和血小板減少綜合症=血栓形成+血小板減少,例如AZ疫苗的血栓副作用,80%發生在女性身上。疫苗誘發免疫性血栓,一般會塞在大腦靜脈竇和腹腔靜脈。若血栓發生在頭部大腦靜脈竇,會嚴重頭痛,使顱內壓升高,壓迫到視神經,則視覺發生問題;塞在腹腔靜脈,則會嘔吐,嚴重腹背痛;接種疫苗後出現氣短,則是因為靜脈回流不流暢,造成體內二氧化碳的堆積;腳痛,是因為壓迫腹腔靜脈造成血液不流通,產生的紫斑,靜脈瘀血。疫苗誘發免疫性血栓形成和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約有七大症狀,這些症狀會快速發展,如上面所提的: 嚴重頭痛,視覺問題,噁心嘔吐,嚴重腹背痛,氣促氣短,腿痛或腫脹和皮膚紫斑或容易淤血。若接種疫苗後產生以上症狀,需要盡快就醫。
.
B. 如何減緩接種疫苗後的不適感?
.
即便接種疫苗後副作用的不適感是因人而異,也或許因為人們對接種疫苗副作用的分享造成的心理陰影,一般人們對疫苗副作用有許多的焦慮和恐懼。同時可以看見人們多會出現明顯一兩種不適,如有人頭痛劇烈,有人則是肌肉疼痛,有人發燒畏寒,但大多數人都會被建議服用多種藥物來減緩不適。我個人是建議盡量用物理方法來減緩不適,不得已再用無機的西藥(退燒藥,止痛藥等)來減緩不適。因為重點是,這些症狀都是身體對抗病毒會產生的必要過程,並且說明免疫反應在發揮作用,這些現象不是傷害自己的敵人,而是可以讓人們了解疫苗在自己體內的工作情況。因此在減緩疫苗反應時,要小心不要減緩或壓抑疫苗效果。
.
下面是幾點用物理方法來減緩不適的建議:
1. 除非不得已,盡量不要服用止痛藥,抗炎劑,消炎藥,頭痛藥等來減緩疫苗反應的不適感,因為這些會影響疫苗的效果。
2. 因為酒精會刺激腸道,過量飲酒會降低50%之免疫系統功能,建議接種疫苗前勿過量飲酒。
3. 衡量個人對體力的耐受程度,不要過度運動,以免影響T淋巴細胞功能,進而抑制上呼吸道免疫系統功能。
4. 接種疫苗前勿服用抗過敏藥劑,因為抗過敏藥劑會抑制炎性反應,干擾淋巴細胞工作。
5. 不要在精神壓力大時接種疫苗,身體會因為壓力形成過激反應,導致淋巴細胞免疫系統功能低下。故接種疫苗前請保持平常心。
6. 平時須攝取足量水分,身體水分不足的話,難以將養分攜帶至身體各處,或代謝掉病毒。
7. 維持正常規律生活,多喝水、睡好、保持身體健康。
8. 發燒時可用冷毛巾蓋在covid arm的接種部位以緩解局部紅腫熱痛,用冷毛巾來擦腋股動脈以降低發燒體溫。畏冷則避免空調,多保暖。
.
須知若接種疫苗的副作用或不適感是會在2~3日左左右右消失的,這與陽性確診COVID-19的輕症反應類似,所以人們可以因此想像陽性確診重症與危症過程絕對會比接種疫苗的不適程度多太多,所以防疫功夫一定要到位,其中就包括接種疫苗。疫苗副作用事小,只要了解了就可以安心享用。
.
最後順道一提,有人問哪種疫苗最好或不好?
1. 任何一種疫苗都有人出狀況,這是天下所有疫苗都不能避免的。只要比例低,接種疫苗致死機率非常低,無論如何接種疫苗都比陽性確診值得。尤其現在無症狀比例提高,接種疫苗是當務之急了。
2. 任何一種疫苗都有優缺點,也並非個人能夠挑三檢四的事。所以別計較哪種疫苗最好了。
3. 然而每種疫苗的禁忌慎與副作用,多少都有些不同,請在打疫苗前跟你的醫師確認一下,尤其有基礎疾病的人們。
4. 疫苗的存在不是阻止疫情的傳播,只是在某時間內防止發病。所以目前防疫,是兼具防止染病與傳播的最大利器。接種疫苗後,人們仍然要保持非常防疫哦。
5. 疫情是一波波的襲來,目前這波是英國變種病毒跟下波印度變種病毒的交替波,每一波將比上一波更兇更猛,這也是為何新冠疫苗的有效期性這麼短的原因。除非完全滅絕新冠病毒,否則防疫與疫苗接種會成為新時代的常態,絕不可以停下來。
.
— 蘇菲亞寫身心靈的身
本文是參考整理諸多各界醫療專業與各論文而成,這裡不是寫論文,所以不一一列出了。
.
#蘇菲亞國際身心靈學校
#四寫新冠疫情之疫苗篇

Related Articles

三聊新冠疫情事

有人問,如何分辨新冠症狀vs感冒或過敏症狀vs流感症狀? 因為一般百姓很少注意這些病症的細節,所以容易混肴。 這篇文字,根據CDC的資料來單純解釋如何分辨新冠症狀vs感冒或過敏症狀vs流感症狀。 . 新冠肺炎11大症狀…

聊聊我適合走入醫學路嗎?

許多人有極佳的懸壺濟世的初衷,但很少人真正探討自己想走的路。一般社會上的專業路徑都很短,訓練過程只要1~3年就可出師就業,大多一頭鑽進不喜歡了再出走就好。醫學與航太這類領域,不能光靠衝動或一時喜歡,而是真要有熱誠才能走穩。

一隻貓頭鷹捎來了好訊息

2021年的好消息之一是,第二屆的中醫班中的兩位校友,都要中醫博士畢業了。 我現在帶到第七屆,事實上只有六屆,因故中間跳過一屆,但平均一年1-2屆。 每一屆同學們都有自己的特色,第二屆人最少,發問也最少。 再資深的老師,任何新課的前面兩屆都會教成教學經驗不足班,所以非常感謝前兩屆同學們的信任,也會提供複訓免費的回餽。 .…

隨手思 – #中醫的三個迷思

有沒有人好奇過,中醫把脈時用的那麼一小段血管怎麼可能有三種不同脈波?按了前端的寸,關尺不會當然耳的變小?左肝右肺又怎麼解釋得了? 中醫把脈的“所有理論”都來自古人的經驗,所有的解釋都是理所當然用中醫術語解釋中醫術語,沒有為什麼,也不要問為什麼,沒有幾個中醫能夠用白話解釋的清楚。為此,到現在經絡和穴位都有科學證實了,但還沒有確定的醫學研究來落實脈診這件事。幾乎所有的脈診儀都是在不同經脈的動脈上做單點測量,沒有辦法在寸關尺上同時採取三個脈波。 即便上面提及的脈診實驗,有的是分辨健康人和高血壓病患。例如每個病人平均也要診個20分鐘,只診一個病症,結果一次耗費五名資深中醫才有70%的精準率,同一實驗兩年後發表的論文單個資深中醫脈診全部失敗。當然這還是需要最好篩檢厲害的脈診中醫來做實驗才行,下次大家可以試試自覺脈診有把握的中醫也許就會相信了。 那麼古中醫的寸關尺脈診,現代究竟有沒有解釋的空閒呢?當然還是有的,只是能解釋多少罷了。 我也只是試試看,立意良好,若有不認同的,請自己消化嘿。…

Response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zh-TW Chinese (Traditional)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