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思 – 爭辯中的催眠意義 (長)

#源起
最近看見有心理師在談爭辯的事。
他的重點放在,
— 沒必要的爭辯,不值得辯。
— 和不同層次的人爭辯,就是一種無謂的消耗。
似乎是很典型的亞洲爭辯和爭吵混為一談。

讓我想起自己的一些臨床催眠個案,催眠師怎麼看待爭辯兩字呢?
爭辯的功課,我做得不少,正好一次聊聊完。

#爭辯的定義
漢典定義“爭辯”:
頑強地爲他所信奉的真理爭論。
《三國演義.第一二○回》:「此是朕意,華但與朕同耳,何必爭辯?」
《文明小史.第三八回》:「東翁的話誠然不錯,要合外國人爭辯起來,好便好,不好就動干戈。」也作「爭辨」。
近代的辯論確: 鬥嘴,爭執,爭持,爭吵。
這是中文解釋,美語中的“爭辯”有多超過五種以上的解釋。

先解釋定義的原因,因為近代人們經常把爭辯=吵架。
但對我而言,爭辯和吵架是不同的的兩個名詞。
當定義不同,溝通就會出現問題。

爭辯和吵架的發生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現代人生活壓力非常大,耐受度非常有限了,經常一碰就爆炸。
這類人的耐受度一降,就很容易把不合自己意或不合自己舒適圈的溝通,或甚至是自己在找出氣筒未果,就把當成對方在找自己吵架。
這類都是別人讓自己情緒不好的心態,都是別人的錯的信念,很容易在溝通上出現,不合己意又自知理虧的認定。如果是在工作場合,自己還會忍下來,回到自己的生活圈,就把親友一個個得罪光了。

所以,當我們聽到有人抱怨誰誰老是跟我吵架,誰誰老是在爭辯時,先思考一下:
1. 對方有沒有情緒化?如果沒有,就是自己的問題了。
2. 對方是否冷靜的在講道理?如果是,那就是自己情緒化了。
3. 對方是否在講話中有攻擊性字眼?如果是,那就是在吵架了。

當一個溝通,因為不合己意而出現了負面情緒化,心理也會產生自我防禦心,加入惡口去人身攻擊等,都是為了斫斷這些讓自己不舒服的事。
這個不合己意的耐受度,也與個人自控力有關。
當有個案因為身邊“爭辯”的人多,自己生活不快樂而來做催眠時,他也許意識到外環境無法改變,而想來改變自己。

#為何要分辨“爭辯”與“爭吵”的不同呢?
如果能夠分辨“爭辯”與“爭吵”,就可以減少了一半的問題了。
兩者混在一起,除了引起不必要的誤會,還容易增加混亂的場面。
“爭辯”與“爭吵”的壓力不同,分開認知,比較好做不同的心理準備。

有本書<<越吵越有競爭力>>就是屬於團體良性爭辯的例子之一。
但這仍是歐美職場的爭辯文化,亞洲職場可能吵完就直接翻臉變仇人了。

爭辯vs爭吵可粗分三類:
1. 爭辯vs爭辯
2. 爭吵vs爭吵
3. 爭辯vs爭吵

以上三種組合,可以闡釋下面六個內容:
1. 爭辯vs爭吵
當理性爭辯加進了人身攻擊與情緒化,就轉變成了情緒化的爭吵。

2. 爭辯vs爭吵
法庭上律師的激烈攻防,電視上總統的激烈辯論,都可以叫做 – 理性的爭辯。
市井小民的動手動口動情緒,就叫做 – 情緒化的爭吵。

3. 爭辯vs爭吵
無論是調性一樣的互動,就是 – 爭辯的就爭辯,爭吵的就爭吵。
如果一方冷靜的爭辯,一方情緒化的爭吵,是沒有辦法互動溝通的。

4. 爭辯vs爭吵
爭辯,其目地是為了濃縮知識內容的快速心腦交流,無論是為了說服對方還是達成共識。
爭吵,其目地是為了攻擊對方,防禦自身,或粗暴的阻斷交流。
這兩者原本是非常不一樣的意思。

情緒爭吵,可以因志不同道不合而早早止戰。
理性爭辯,則可以越爭辯越清楚(無論有無共識),或越有共識。
簡單直接的爭辯,比較起迂迴複雜心理的爭吵,真是眉清目秀太多了。

5. 爭辯vs爭吵
爭辯是主意識的事,理性邏輯和情商。
爭吵是潛意識的事,感性感覺和感受。

6. 爭辯vs爭吵
要達成爭辯或爭吵,得是雙方都在做一樣的事,才堅持的下去。XD
有些人就愛這一味,越辯越吵越鬥嘴反成好友;有些人就成仇人冤家。

一邊是爭辯,一邊是爭吵,雙方都在做不一樣的事,這事就沒戲了。
這種情況,通常是有一方先發現有狀況了,因為雙方不同調,雙方本能會自動找一個止損點停下。這也是一般常說的,跟話不投機的人多說無益,還自耗元氣。

#爭吵的內環境
有些人的不快樂來自自己人生經歷,有的則來自外環境。
來自外環境的有聲無聲的“爭吵”,最多以換工作,搬家,換掉親友,就可解決。
但無法改變的外環境,或來自自己內環境的不快樂,就不能用“換掉,隔離,走開”來解決了。
許多催眠師大多會用 – “轉化,轉念,靜心,內化,替換,增加壓力耐受“等等招式來做解方。但是如果沒有對症下藥,一旦又回到讓自己不快樂的環境和狀態時,等於一再敲在舊傷疤上,爭吵的壓力與傷害慢慢恢復,痛苦也會越來越大。

這裡要注意,無法處理”與己不合“的事,才是”爭辯“失敗的主角。
當理性的一方在就事論事時,要注意對方是否失控情緒化了,可以建議停下來溝通。
當感性的一方,注意到自己失控情緒化了,也可以溫和的請對方停下互動。
並不是人人都理所當然理解對方突然失控情緒化的原因,所以最好先禮貌的按下暫停鍵。

許多人的失控情緒化,是因為在互動中,。
也許是遲遲無法達成共識的挫折感,
也許是自己的某個心理問題被觸動了,
也許是溝通內容太過無聊,讓自己不耐煩了,
也許是心中還有別的事要處理,急了。
也許是心中對對方本就有心結,
也許是剛好最近不順利的事太多,只差最後一根稻草。
也許是剛好觸及自己的敏感處,地雷,惱羞成怒,自卑感。。
也許還有其它。。。
你看,以上只是一些可能,自己都不清楚的事,怎麼能夠都推到別人身上呢?

所以,當有人把”爭辯“當成”爭吵“來醜化對方時,就是很顯示了兩件事:
1. 個人失控情緒化了,
2. 個人耐受度額滿了,
兩者都再無法再處理與對方的互動或溝通。
這與兩人的認知或知識水準是否一樣,沒有太多關係。
因為再是社會階層或知識背景的不同,都能夠成為好朋友的。

現在,人們總因為對方不合己意,就覺得對方在跟他吵架。
這種言行,可以看出雖然有外環境問題,此人本身內環境也已有許多問題了。
當一個人身陷內外爭吵不斷時,可以剝絲抽繭的先釐清事情與心理內外因果,再考慮如何拆解問題。
#爭吵是一本內在小孩的故事書
一個小小的爭吵,可以看出許多隱藏的事來。

爭吵,對亞洲文化幾乎是拒而遠之。
尤其情商低的情緒化或人格不成熟的人,很可能在爭吵之後還帶來報復性洩恨言行。
這才是比爭吵當場破壞力更大的後續破壞,也就是寧可得罪君子,不要得罪小人的由來。
也許正是因為當事者不會處理個人情緒的原因。

戰後的人們在讀書,生活和工作各種基本教育中過一輩子,沒有足夠的心理教育。
下一代又不斷的複制上一代心理環境,並用之當成生活工作的眼鏡或框架。
這些心理框架,有些人會從不適用而做調整,有些則改變環境來保護框架。
這就是所謂的 – 用一輩子來療癒兒童創傷,或用快樂童年來療癒餘生。

無論是先失控者,還是被情境失控者,
一個爭吵,的確是一件非常複雜的心理事。
爭吵不一定都是壞事,如果有時間,有耐性,倒是可以好好趁機慢慢清理一下,也許會有驚喜哦。
認識自己,一直都是人生中最大的功課之一。藉由化爭吵為動力,來好好認識自己,整理內在的心理環境,應該是件很有趣的工作。

至於“爭辯”於催眠,不如說是“爭吵”於催眠。
(付費)催眠的確可以為“爭吵”做出許多整理調整內環境的工作哦。
(因為不付費的催眠工作,幾乎很難被珍惜的。)

— 蘇菲亞寫身心靈的心

# 蘇菲亞國際身心靈研究所

Related Articles

隨手思 – #每個人都有多重人格

所有的身心靈工作者都知道這件事,尤其是“心”領域的工作。 人們經常要試著了解,自己要處理的是哪個人格的問題。 身而為現代文明人,很容易就分裂成為多重人格。 在工作場合一種人格,在“各種”家庭裡各種人格,在閨蜜好友前一種人格,在應酬社交圈一種人格,在四處無人時一種人格,在網路上一種人格,在談戀愛時又是一種人格。。。主人格非常會管理不同的人格,在該出現時出現應對。聽听是不是很像hold不住的精神病的多重人格,只是格局小得多? 為何每個人都有多重人格?應該有幾個原因:…

隨手思 – 聊到靈魂三問

都說,#想成為怎樣的人,#就要跟怎樣的人交往。 想成為怎樣的人,就要去看怎樣的書,上怎樣的課。 許多人選課是選老師,忘了這課正是怎樣的老師先選出來的。即便同一個課,給不同的老師教,也會教出不同的結果來。 看一個人,就知他有怎樣的師長,怎樣的老闆。 看一個人選怎樣的師長和朋友,就知道他是怎樣的人。…

Response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zh-TW Chinese (Traditional)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