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中醫只能開診所嗎?從醫聖張仲景聊起

學中醫只能開診所做臨床。
上面這個老舊觀念,不知扼殺了多少醫學人才。
舊觀念者的老師,就只能教出舊觀念的學子,承傳舊觀念來做舊事情。

所有學中醫的人,都尊崇《傷寒雜病論》的張機/張仲景先生。
人人都將《傷寒雜病論》當成繼《黃帝內經》之後的醫學聖經,張仲景先生也被稱為「醫聖」。
以下是張仲景先生的大概生平:
10歲開始師事張伯祖。
45歲-68歲當了23年長沙太守。68歲卒。
54歲着手寫《傷寒雜病論》,59歲寫完。

張仲景在當長沙太守的第一年就遇到10年大瘟疫之末,整個家族2/3人死,其中7/10死於傷寒。
他因此潛心苦學,研究如何治療傷寒。
每月有兩日不當太守,初一十五開門看診,累積不少經驗。

伊尹《湯液經法》與陶宏景《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是張仲景著作的主要依據。
而張仲景六經辨證的手法,則是來自《黃帝內經》《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辨證》。
加上張仲景本身的行醫經驗,將《傷寒雜病論》寫成中醫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藥具備的經典。
註: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的原稿已失,後由王叔和搜尋到《傷寒雜病論》的傷寒部分的軼文整理成《傷寒論》;再有王洙、林億、孫奇等偶然發現《傷寒雜病論》殘簡,將關於雜病的部分整理成《金匱要略》。所以原版幾經更改,還能還原多少?

現代中醫也喜愛沾光張仲景的光環,甚至將自己比擬暗示為張仲景第二。
謙虛點的,就努力熟讀《傷寒雜病論》,認為熟讀後就算承傳了名師風範了。
這些着魔現象都哄托了一件事,就是人們對於張仲景的崇拜已經到了非理性的地步了。

這裡要聊的重點是,人們忽略了,張仲景先生是一位中醫學家,不是中醫師。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傷寒雜病論》是張仲景一邊苦讀書,一邊兼職每月看診兩日,一邊全職當官的情況下,五年就寫完了。
因此張仲景不是正式的中醫師,在正史中不但沒有他的傳記,他行醫與做官都兩無功績記錄。
歷史上,沒有什麼有關張仲景的行醫記錄或事跡,幾乎是張仲景以《傷寒雜病論》為榮。
事實上,張仲景寫了許多書 – 《辨傷寒》十卷、《評病藥方》一卷、《療婦人方》二卷、《五藏論》一卷、《口齒論》一卷,
《傷寒雜病論》又分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本書來。平平都是同一人所著,除了《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其它專書都早已散失不存。可見在那個年代,張仲景本身並不是什麼人物,若非《傷寒雜病論》,當代恐怕無太多人推舉。

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創造了幾個新境界:
1. 中醫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藥具備的經典。
2. 這個成為了他在中醫史上被定位的功勞,也就是寫了一本整理完善的教育醫書。
3. 另外,他還做了一個創舉,就是把之前的禁方公開,人人都可以享用。
4. 系統化中醫的知識。
5. 推廣多讀醫書,知其所以然,而非只是因病套方。

最後這點,要來額外補充一下。
張仲景是一位非常謙虛有德的醫學家,好學且無大師架子。
光是《傷寒雜病論》就讀了3000遍,手抄200遍。他認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他的謙虛有德,好學努力都是非常令人敬佩的地方。

對我來說,這本書除了上面的優點外,還有兩個特色:
1. 基於張仲景的學者心態,推出“辨證論治”的重要醫學思路觀。
2. 基於張仲景的道德觀,推出”誤診誤治”的觀念。
然而許多後人卻急於給自己戴上張仲景大帽,照書見病套方,流失了《傷寒雜病論》的幾個核心價值。

張仲景先生是一位中醫學家,不是中醫師。
他對人類的最大貢獻,不是當臨床醫師,而是醫學教育的思索與創新,將中醫學推上新境界。

醫學,已是一個產業。
醫學產業粗分: 醫療服務,醫學商品供應鏈,醫學法律,醫學推廣,醫學教育,醫學研究等等。
人們眼中如果都只有臨床門診一個窄門,其它的醫學相關產業都將會被許多外行人或半調子充當內行來用,醫學便永遠良莠不齊。如果醫學觀念能夠破除舊思想,尊重每位學醫者的潛能與興趣,將之放在對的位置上,才能真正發揮起社會價值。

我推行這個觀念已經十餘年,可惜舊人類很難接受新思想。
重點是,既要崇拜2千年前的張仲景先生的《傷寒雜病論》,卻只注意他書中的內容,忽略了作者本身的精神。
如此,把張仲景先生當成一位中醫師,而不是一位中醫學家,實在是低估了張仲景先生在醫學上的貢獻,更是錯過了他寫書的用心與期望。相信張仲景先生寫書不是為了要後世人們奉他為偶像或圭臬,而是青出於藍。

看見中醫學後世這種瘋仲景現象,只覺得淡淡的悲傷。
若仲景先生地下有知,恐怕要痛斥中醫學這兩千年來沒有比2千年的古人更有進步嗎?
這真的是中醫界的悲哀,西醫年年都有醫研進步,中醫卻斥醫研為敵,彷彿推翻任何中醫聖經者為妖魔叛徒。
《傷寒雜病論》書中的誤診誤治觀,豈非白讀?

舉個例子來說,《傷寒雜病論》中所謂的天下第一方-桂枝湯,就是來自商湯的宰相伊尹的食療。
張仲景將桂枝湯在《傷寒雜病論》中做了18種變化,用以治病。
張仲景曾對其叔叔說,桂枝湯給三位都是傷寒的病人吃,一位好了,一位加重,一位無效。為什麼?
原來一位無汗,一位微汗,一位大汗。所以後面兩位病人要換藥吃,並且是救治誤診誤治的藥方。
人人都知這件事,因為張仲景將之寫進書中。但後人幾多能夠再新寫一本?
由此可以合理懷疑張仲景是未來人回到過去?(XD)

推翻學中醫只能開診所,這固然是重要的,但它卻也提供一個重要的關鍵。
要開診所,必須學足足夠的中醫知識,逼著要通過考試檢測,才能懸壺濟世。
然而,也怕因為不必開診所,不必考試,跟師學了幾週或兩個月,就自己懸壺濟世了。
醫學產業中的任何位置,一樣需要“專業”,所以能夠被尊重與重視。
立意良好,觀念正確,言行規範,才不會搞砸一個行業的專業路徑。
那麼要如何學中醫呢?學中醫當然很容易,學好中醫卻要有更多些的努力。
這個主題,我們聊過許多。如有興趣,請找找前面的文章。

希望更多人學習中醫,立足於產業的不同位置,才能完整中醫學的全面性價值。
我會為了推翻學中醫只能開診所的舊觀念,一直努力下去。

— 蘇菲亞寫傳統醫學

#蘇菲亞國際身心靈學校
#學中醫只能開診所嗎從醫聖張仲景聊起。
#張仲景的資料大都是也許可能是的傳說

Related Articles

一位靈療導師與/或執業靈療師的養成有多難得

SBMSS學院是有名的嚴謹,走過待過的人們都有同感。但究竟在嚴謹什麼?憑什麼嚴謹?15年來,只有一位插班成功,還是本校校友。15年來,改革三次,平均五年提升進化一次(這是為何插班困難)。10年來,一級畢業率是4成,升二級者1/15,從二級升三級者1/5。10年來,一次唸完三級,未延畢重修過的只有2位。10年來,培養出師資的,只有6位(但三級畢業率是9成)。很有趣的數字

Response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zh-TW Chinese (Traditional)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