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思 – 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

最近有人回應我的一篇談華僑的文字,提及“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
對許多有社會階級觀念的人來說,階級觀多是以方便自我人生實踐為主。
這情況並不會只在美國僑界發生,在任何地方都有,尤其是擁有越多的人越是在乎。
一個人有這種觀念並沒有過錯,他們只想找類以類聚或者結交貴人而已。

通常華僑,尤其是老僑這種觀念特別重,主因是心累了。
新僑仍有一腔熱血助人,或自己也仍有需要人幫忙處,或者希望多交朋友,所以會主動出示友好。一旦新僑落土為安有了自己的生活之後,就會淡忘了曾經幫助過那些階段的朋友。
雖然說,幫人不求回報,但難免落寞,畢竟大多人幫人時也不想遭人用過即丟的感受啊。

我曾經試著參加在地的華人教會,裡面大都是老僑了。但言語熱情,行為冷漠,防範什麼似的。我只是想試著了解聖經,很簡單的認為教會應該是最好入門聖經的地方。一連試了兩家教會的感覺不友善後,還是回饋線上捐了一小筆錢,對方連一個收到或謝字都沒有。我已仁至義盡的算了。聖經則是非常幸運的自己買到了一部非常稱手的啟導版本,打算有靈感了來研讀看看。

新舊台僑很少在美國成為長年好友的,經常是一吵即散。
一方面是雙方都在外養成alpha型強勢人格難相處,二方面沒有培養長年友誼基礎,三方面如果沒有利益互惠或共同嗜好的前題下,就很容易成為吃喝玩樂的酒肉朋友等等因素,因此很難長交。但日本人,中國人或韓國人則較常見群聚現象。只能猜想他們的互助抱團取暖風氣強,應該是文化性仍較傳統。

沒有誰理所當然應該幫助誰,也沒有誰理所當然應該跟誰做朋友。
也許有許多新僑覺得老僑無情或現實,但事實不一定如此。一般交友大都是有一定的環境平台,如學校工作場合或者社團等,才容易長久培養友誼。
新舊華僑交友的人生階段或心態不同,交友原本不容易,加上沒有平台維持,自然一吵或一不合拍就散了。關於這點,其實過了就算了,但老僑不知不覺的認知累積久了,經驗許多付出無以對等回應後,難免當成教訓,日後不再輕易出手相助了。

最重要的是,在國外處處靠自己。自己都很多事了,還要攬陌生人的事上身,真的得要很大的勇氣。尤其是新僑眼中的大事,可能是老僑經驗上的小事,情緒情感或價值觀的不對等,原本就會成為老僑心理上的額外包容。若是自己也不順利,就難免不耐煩或乾脆避開算了。

諸多誤會,真是都需要大家互相了解的事。
許多人幫人是舉手之勞,大部分的人幫人是在自己不方便或難上加難的時候。
所以我很體諒老僑與新僑的心境,事有多元面向,不需要都只看一面就立下斷言。

“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也有許多角度。
身的“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
心的“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
靈的”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
對我而言,更有因人因地因時因事而改變立場的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
人會改變,階級觀也會改變。
人是一本會自動生長的書啊~

— 蘇菲亞人間小筆記

Related Articles

隨手思 – ChatGPT的世界進度

隨著時代變遷,越來越多學校開始應用ChatGPT。雖然這樣的理由似乎無可厚非,但仍有許多值得注意的細節。 1.學校並未允許使用Wikipedia代寫作業,卻讓ChatGPT可以代寫作業。 2.讓ChatGPT代寫作業就如同允許學生找人代寫作業。 3.寫作是學習者說、讀、聽、寫的基本能力之一,尤其在於消化分析整理所學知識。若有AI全程承擔,個人能力如何培養? 4.由ChatGPT代寫作業將喪失個人特質與文字指紋。…

Response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zh-TW Chinese (Traditional)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