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思 – #換個角度看舒適圈

專欄

#源起
這裡來寫 #出走舒適圈的迷思 的續篇。
因為有人問出一個好問題,”換個舒適圈有何難,不過是等於從一個坑跳入另一個坑?“
我看了哈哈大笑,真是太可愛的一個角度了,看來舒適圈的確是一個大話題。
用”坑“這個字真是一個絕字!

猜想這位臉友是用職場或關係的角度來看“舒適圈”三字,才有比較負面的看法。
因為大多數人們要更換原本還有蜜月期可言的職場或關係,通常是食之無味或不舒適了才想要更換。這也算是出走舒適圈的理由之一了。
舒適圈可以有各種分類: 如暫時與長期等分類,也有物質與心理等分類,還有正向與負向的分類。總之,角度各人都有好幾個,所以舒適圈是一個統稱,怎麼看怎麼着,各唱各的調。

#蘇氏角度
我比較喜歡用人體內分泌的角度來看舒適圈。
若以多巴胺(Dopamine,以下簡稱D)和內啡肽(Endophin,以下簡稱E)來看,舒適圈就可以衍生出許多細節解釋了。

D型舒適圈,建造輕小短薄快,舒適度失效快。因而造成兩種情況: 很難持久,或需要不停補充,容易導致上癮,很難戒斷或跳出。是所謂先樂後苦型舒適圈。

E型舒適圈,建造重大長厚慢,舒適度失效慢。因而造成兩種情況: 極能持久,或不需要持續補充,同樣容易導致上癮,也難戒斷或跳出。是所謂先苦後樂型舒適圈。

#建立個人風格的舒適圈類型
很難想像每個人還可以有自我屬性的舒適圈,一般人大多不太知道自己要什麼,複製它人的舒適圈來用,就像穿它人的鞋容易不合腳。換個角度想,現代人就算租房也多會佈置成個人風格,這樣就很容易了解什麼叫做有自我屬性的舒適圈。但這種好事在與人有關係的事上,越是獨特的人就越難舒適,對罷?所以現代出現許多宅在家的都市隱士,勉強屈就在一個小小的隔離外界的結界裡。
這個社會,無論如何都要與人互動,除非是自我屬性很寬到沒有太多自我,或是可以把自我藏在角落去配合群眾,否則多少都要花很長一段時間來打造舒適圈。

#舒適圈是給自己看的
一個很重要的關鍵,舒適圈是給自己看的,這句話其實很危險。
因為舒適圈是一個中性的東西,本身沒有對錯好壞,只有塑造者決定它的對錯。
是的,舒適圈可以對主人有傷害性,也可以有大幫助。
我來舉個常見的例子,我見過幾次舉家遷到美國或中國的家庭,父母因故把孩子留給它國的監護人,這也是國外華僑版上經常出現的問題。這些父母並未想到先幫助孩子建立好舒適圈,以為小孩適應性強,沒什麼大不了的。這跟很多成人留學生在美國唸不完博士就開槍殺博導的新聞很像,都是沒有建立好自己的身心舒適圈,就認為一切都終究會習慣。找了一個好學校(或有個好工作),租個五臟具全的乾淨小公寓,還有什麼不滿足?關鍵就是沒有一個量身定做的小小舒適圈來安身立命,誰能夠當長久的浮萍呢?

#每個人都需要個舒適圈
小孩,青少年,成人,老人,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身心舒適圈。
活著,如果是吃喝拉撤睡傳宗接代的物理舒適圈就好,這叫做生物本能。
人類,需要更高規格的心靈(理)舒適圈,可以從中休息自我成長療傷茁壯整理七情六欲思想領悟精神世界等等。無論這個舒適圈是帶有戲劇色彩或是無華老舊,無論它是豐富混亂,或是極簡到只有一個信仰手勢一個角落,它就是自我安身立命的舒適圈了。

#最常見的舒適圈
許多小朋友的舒適圈是母親的懷抱,然後是一條安全毯。
許多青少年的舒適圈是關上門的那個三坪小空間,或是虛擬世界。
許多成人的舒適圈是,一份穩定工作好薪水,一個完美人設,一個自在的人脈圈,或仍有一個可以實踐的理想。
許多老人的舒適圈是,老伴老友的陪伴,子女的問候,銀行的存款,仍然可以運作的健康肉身,熟悉的老房子,和曾經美好的回憶。

#不常見的舒適圈
不常見不代表數量少,只是較少被看見的舒適圈。
圓一場夢,有能力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有勇氣打開第二章,能夠放得下辛苦拿起的氣魄,有戒斷的霸氣,有限吃虧的能力,輸得起蹲得下的胸襟,有能力欣賞它人的值得,有本事下得起人生豪賭,扛得起責任,有動力破冰瓶頸,走在它人不敢走的路上,在人少的曠野放歌,與敵人握手言歡,一躍入藍海探險,攀得上高峰也能在低谷漂亮轉身。。。能夠做到處處都能成為舒適圈的人,就不再需要舒適圈了。這種人不是最強大,就是不再需要強大了。

#舒適圈是一個又一個的過程
舒適圈是一個又一個的過程,它serves一個又一個目地,幫助人們一階段又一階段的成長。它是一個很棒的軟體工具,可以善用也可能濫用。人們很難同時保有兩個舒適圈,蛻換是唯一的方法換下不再合身的舒適圈。想想自己更換過幾個/次舒適圈了?想想那些蛻下的舒適圈都提供過哪些功能?
所幸舒適圈總是可以重建,可以更新,可以挑選,可以評估;只要注意它,認識它,像換衣服一樣的了解它,它將帶來無限可能的好處。舒適圈不一定能夠分享,因為每個人的尺寸調性不同。

自我檢查以下:
1. 我的舒適圈是什麼?空間/物質/癮頭/。。
2. 我的舒適圈提供什麼功能?逃避/休息/療傷/先蹲後跳秘密練功/。。
3. 多久沒有換舒適圈了?為什麼?
4. 換上一個舒適圈的原因?
5. 有新的舒適圈計劃?或者新的舒適圈建好了嗎?
6. 新的舒適圈能為我提供什麼功能與目的?
7. 能夠進入我的舒適圈的人(們)是誰?為什麼?
8. 現在舒適圈的優點與缺點?好處與壞處?
9. 如果現在不換舒適圈,要如何調整它?
10. 什麼事情會讓我的舒適圈不舒適?我會如何反應?

#舉例
我曾經在一間法式咖啡館的一個角落,準備考執照,整整坐了一百日。
不在圖書館,不在家裡書房,就在咖啡館的一個角落,從早坐到晚,三餐都在那裡解決了。
這實在是一件太奇怪的事,解釋不了究竟為什麼?我能夠很天然的在這環境裡,長時間的非常專注的讀書寫筆記。像哈利波特作者J. K. Rowling,也是把咖啡館的一個角落當成精神的舒適圈。雖然有點花錢,但能夠創造驚人的效率。這個舒適圈讓我在一個月內考完五張醫學執照。每天早上像做儀式一樣,每天重複一模一樣的事。百日維新後,再回到這裡慶功,然後結束,move on到下一個人生階段。

#每個舒適圈都有很精彩的故事
我也非常喜歡聽听別人講自己有關舒適圈的故事。
人們如何進入一個新家庭,一段時間後又離開了那個原本舒適的家。
出走舒適圈,從來都不應該是一件難事,最難的是走不出一個舒適圈。
為什麼走不出?經常是非常大的一個迷惘,捨不得/沒有安全感/怕吃虧損失/怕下一步更糟糕。。?
這幾年,我認識的人們裡面已經有四人搬離自己的國家,有三人人生換跑道,有兩位離婚,兩位癌症(一位末期),還有一位被詐騙到從零再起,我自己也有兩次重大變化。這是一個變動的時代,雖然表面波瀾不驚,變動之後最重要的是重建新的舒適圈,然後展開人生新章節。

#輪到你說說你的舒適圈了
聊了這麼多,這個話題超嚴肅,但我真的很喜歡品嘗它人的人生故事。
輪到你說說你的舒適圈的故事了。
(喏~遞過一杯花茶。。)

— 蘇菲亞寫身心靈的心

#蘇菲亞國際身心靈研究所

Related Articles

隨手思 – #出走舒適圈的迷思

#源起 這個時代已經有一個新觀念 – 走出舒適圈。 人類用了數千年把”舒適圈,例如:一技在身吃四方,照著生命公式(讀書結婚生子,買房買車五子登科)等等,都寫進了“基因“裡。然而這個舊觀念在新世代早已經不敷使用了。我用了”不敷使用“這四字,因為對大多數人來說,它仍然好用,尤其仍被舊觀念捆綁的世代。不公平的是,待在一個舒適圈過完一生的人們,很難改變新命運。…

隨手思 – 聊聊卡巴拉教會我們的一點事

最近卡巴拉課講完了Yesod和Mulkuth。 我用了大量的講法來解釋Yesod和Mulkuth的關係和異同,以及如何應用。其中一個就是內分泌多巴胺(Dopamine)和內啡肽(endorphin)的比擬。 若把Mulkuth比擬為多巴胺,Yesod比擬為內啡肽,學習者就可以恍然大悟許多事了。 在Mulkuth的多巴胺,輕小短薄快+易上癮的快樂,讓人們不但容易誤陷其中,還會隨耐受性逐步加大計量。也就是一但上癮輕小短薄快的人地事務(如追劇快食夜店的狂歡即時快樂,快速碎片學習的即時成果,網上眼花瞭亂的快速購物等等),會極快養成習性(上癮),然後過上追求多巴胺的生活,走上多巴胺的命運。 這是Mulkuth非常典型的物質界生活。…

隨手思 – #實證靈氣的省思

#從靈氣實驗說起 靈氣Reiki在百年來,終於在過去20+年有了更多正面的實證研究。 這些臨床研究,從早期的為了證明靈氣是假的是安慰劑,到後來證明靈氣是真的,並且能夠多次與安慰劑明確的區分開來。 例一: 三隻雄鼠(Sprague-Dawley)體內植如無線電遙測傳感器,每日曝露在90dB的白噪音中15分鐘,持續8日,導致心率和血壓顯著增加。但在過去5日中,在噪音前和噪音期間接受15分鐘的靈氣Reiki,真Reiki可以顯著降低心率,呈現穩態效應。(1)…

隨手思 – 從分子心理學談及身心靈

我終於遇到一個人問我有關身心靈的事,他的角度很特別。 他的第一個問題就讓我意外地恍然大悟一件迷惑很久的事。 原來,身心靈在他們的認知裡一直被當成是耍嘴皮子的東西。 他說,“你們身心靈界究竟在做什麼鬼鬼神神,都是些自圓其說的樣子。” 我當下愣住了,從沒想過原來外面的人是這樣看我們的。…

Response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zh-TW Chinese (Traditional)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