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撕 – 你會找哪種催眠師 (文又長)

#源起
這次在NGH convention裡的一個老人催眠講座裡,我舉手問了一個“為什麼”的問題,引得現場一位右腦催眠師不滿。他滿面鬍渣,在腦後束著一小把頭髮,不耐煩的說: ”照著做就是了,幹嘛問為什麼?“ 講演的是一位做了20年催眠的90+催眠師,退休前是位醫師。他也是NGH在1952年的co-founder。講者微微笑,並沒有排解這個人的無禮與自私,即便講者一開始就說了歡迎隨時發問。
這種事發生在有七成人在全職做催眠的環境,的確很令人意外。
#再聊左右腦
許多右腦人們真的很容易因為有人無意觸及他們的舒適圈,就反應不佳而情緒化,課堂裡碰到這類同學是很麻煩的。在學習過程中有合理問題發問,應該是很正常的事,但右腦人對講道理的耐性非常有限。因為情緒是在淺意識(所謂動物腦),而講道理是在主意識(所謂文明腦),兩種腦原本就很難溝通,自己的淺意識和主意識也經常有衝突了,更別說是跟外人的不同意識溝通了。
大家都怕男人的暴力,喜歡男性的邏輯腦。
大家都怕女人的情緒,喜歡女性的體貼心。
男女都有優缺點,如何善用優點,把缺點放在對地位置上來轉變調性,是一門終生的功課。
在公開場合被天兵同學嗆,當然我們大多會看講師面子忍下來。
但是想想這些天兵們是操作它人大腦的催眠師,就是一個令人心驚的未爆地雷了。除了他的ego外,不求甚解的學習方式,也是令人擔心的。我曾轉貼 – 「那些迷戀藝術卻不曾努力研究其中科學成分的人,就像是船員上了一艘沒有船舵或羅盤的船,肯定無法正確抵達目標港口。」──達文西
講道理是文明腦的特色,因為它需要邏輯法則。而邏輯法則是現代科技時代的文明核心。不是說因此不需要情緒,情緒不等於情感,而是需要能夠自控的情緒而已。
有個說法,家是講感情,不是講道理的地方。
我卻認為兩著都需要,家需要理性經營與規劃,也需要溫馨與療癒的內環境。
家也是一個需要能夠成長與休息並濟的地方,如果都任憑情感隨意擺放,很快就會失去安身的秩序。
催眠在這些文化裡扮演了一個極重的角色與推手,所以催眠師教育非常重要。
你想成為一個理性催眠師?感性催眠師?還是理性&感性並濟催眠師?
#你會找哪種催眠師
答案很複雜。
你想成為怎樣的催眠師,只能決定個人的催眠風格。
但是催眠師應該是中性的,絕不能把自己的三觀和信仰凌駕在客戶身上。
我經常在教學時,再三提醒同學們許多重要的臨床實作觀,因為它可以決定了一個催眠品質。
催眠師不是用個人三觀標準或宗教觀來做講聊法或操作它人心理的工作,這是基本知識。
換句話說,如果客戶是家暴慣犯,催眠師不能擅自用前生今世或天堂地獄來解決問題,即便宗教也確是一種催眠的工具。
在進入學習成為催眠師前,先確定你想成為怎樣的催眠師。
因為催眠師還有分風格,性格和專業;感性,理性和兩腦兼容;新手,資深的新手和資深。
小心學催眠時,不能跳脫客觀學習,會讓一切都只是一場長催眠。
而催眠,最終可以改寫命運,甚至基因。
#哪種催眠師下班後都一樣回歸本我
最後有趣的事是,因為催眠師在執業時的人格是以客戶為上的角色扮演,下班後會回復個人人格。
如果催眠師公私不分,會造成客戶(朋友)的錯誤期待,他們會期待你就是24小時的免費催眠師。
矛盾的是,當他她們有不順利的時候,可能會把不順利的帳算到催眠師的頭上去。
這類客戶多是感性型,跟他她們解釋講理的結果,會造成自己是罪人。
所以,一定要避免公私不分哦。
好,下課。
— 蘇菲亞寫身心靈的心催眠
#蘇菲亞身心靈研究所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