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中醫路

我已被許多人嗤笑在美國學中醫,但台灣中國的西醫也是在本土台灣學完的,大家不是一樣奉為神明?
我在台中美三地都完整的念完書,於公於私應該都可以分享些經驗和心得。
然而寫這個題目大概還是有很多中醫人要嗤之以鼻了。哈哈,先讀完再生氣不遲。
醫學,嚴格講來是一個產業。
醫師只是這個產業的一個職位。
醫學產業包括無數的職位,並且由無數職位所聚合形成一個產業的生態。
一個健康的生態應該是每個職位的平等對價關係。
中醫產業,現在分成兩個大區塊: 承先&啟後。
承先:奉行古風古書古術,悍衛經驗學,儼然有中醫教之姿。
啟後:開發出新中醫風潮(如耳醫學,戰爭針灸學,中西醫結合,中醫實證論文),循實證論而行,時時推翻或更新舊論。
無論在哪裡學冠何頭銜的中醫,言行多不出上面兩類,當然其中也有騎牆派或中間灰色地帶者。
常常有同學問我,學中醫沒證照的不能做臨床,又能幹啥?
學中醫就是為了做中醫師,這是很窄舊的觀念耶。
如果眼裡只看到傳統的中醫產業的“一個窗口-臨床中醫師”,而沒有看見整個產業,那人生的視野就實在太窄小了哦。
當人們走進銀行,只會跟臨櫃窗口接觸,那會覺得學金融或國企的人是只為了做-“臨櫃窗口“的專業嗎?我談的的確是事無貴賤,但”窗口“後面那一大片汪洋大海,難道都不是金融或國企專業可以從事的嗎?
一個人眼中若是”一個職位“天地最大,那他的世界可以守著一個”職位“就好。
若能夠勝任一個”職位“之後,就可以考慮挑戰一個”事業“。
若能夠勝任一個”事業“之後,就可以考慮挑戰一個”產業“。
若能夠勝任一個”產業“之後,就可以考慮挑戰一個”生態“。
舉例來說:
職位: 碼農=軟體程式員。
事業: 自己開工作室或公司。
產業: 成為一個有合作伙伴公司/工作室或上下游關係鏈事業。
生態: 如阿里巴巴,自成一片藍海,自設遊戲規則。
中醫產業也有自己的不同生態。
任何生態內都有自己的不同產業,不同產業內有不同事業,不同事業內有不同職位。中醫執照,只約束了臨床中醫師這個職位的資格;意思是院長或藥商都不需要中醫執照。
所以唸中醫究竟是為了做什麼呢?就看自己的心在哪裡了。
因為心在哪裡,路就該在哪裡。
曾遇過太多在中醫界中占絕大多數的中醫教徒們,堅持經驗論遠勝於實證論。我自然是他們眼中的叛徒或異教徒了,經常談到感情破裂。所以我學到了這是繼 – 政治,宗教,藝術,之後絕不可多討論的主題。
這篇文內聊了兩個重點:
1. 中醫能做什麼?
2. 中醫路隱然形成兩類型態。
對于要正要學習或正要踏入中醫領域的人們,我的建議是,先確定你一腳跨入的是哪扇門哦。以免走了一段長路後,才發現顛簸難行的事出必有因。
祝福大家學習開心
— 蘇菲亞寫身心靈的身
(os: 猜想讀完了還是惹人生氣吧?)
Responses